買房子不是在強迫存錢!除非把房子賣掉,否則不可能擺脫這筆「負債」
作者: 海悅廣告 日期:
年輕人該不該買房子的問題,一直都是各大討論區熱戰的焦點,贊成無論多苦都要拼買房者的論點,多半聚焦在「不買房錢也存不下來」、「等到老年沒房就知道苦」等說法,彷彿只要背上房貸,就等於好棒棒的努力工作者,不是亂花錢的草莓族案例。然而,背上房貸真的是一種存款與努力生活的徽章嗎?
人為什麼需要儲蓄?多半是為了應付心理及生活上對未來可能匱乏的恐懼而預作準備,所以在需要用錢的時候可以立即運用的資金,才稱為儲蓄。如果用這樣的定義來看房貸,這種每個月都要從收入中轉帳給銀行來償還的負債,怎麼看都跟儲蓄八竿子打不在一起。如果生活上遇到一些緊急狀況,房貸只會排擠自己與家庭的收入分配,如果房貸支出又超過收入的35%以上,更會讓生活陷入愁雲慘霧中。我們想要的婚姻與戀愛生活應該是浪漫、甜蜜與穩定,但因為房貸而過度壓縮的生活品質,卻可能成為切斷兩人關係的最後一把利刃。
此外,最近又興起一種「困中年」的概念,意思是一些年輕時不買房、租屋過日子的家庭,如今成為買不起房的失落一代,而這個社會現象,恰恰反應出台灣過去十幾年,房價在一般人收入沒有成長的前提下,飆漲得如此不合理;這或許也是新政府把「公平正義」放在「追求成長」前方的重要原因,以免社會貧富差距繼續擴大。假如這些「困中年」在這段期間以如此高的價格買進房產,現在房貸的壓力應該會讓他們喘不過氣來,成為寶寶苦,但寶寶不能說之「窮到只剩房」的苦主。租屋至少還可以換小換遠來減輕家庭的支出壓力,買房後除非轉手賣出或繳清房貸,不然這筆負債就會一直存在,幾乎不可能擺脫!
前面的論述完全沒提到房價未來的走向,那是因為以自用為前提的購屋者,未來房價的漲跌不應該是考量的選項,因為就算房價未來上漲,自住使用的房子也不可能拿來賣,不然賣了你跟家人要去住哪裡?所以對於自住需求者而言,「買不買得起」遠比「未來漲與否」重要的多(雖然房價看跌趨勢還蠻明顯的),而在估算「買不買得起」時,最好不要認定目前有一次性或非固定型態的收入,就可以持續到20年後房貸繳清。高估家庭的財務收入,往往是背上過重房貸的原因之一。另外,想要以「距離換坪數」的購屋者,最好跟家庭成員充分討論過,因為長距離帶來的不便利,會跟著家庭成員非常久的時間;別住進去一段時間後,因為生活上的種種不便,造成家人間對於之前購屋決定發生爭執,財務上背負了房貸的壓力,還換來家人間的爭吵,實在是一筆不值得的買賣。
最後,能不能存到錢跟背房貸一點關係都沒有,我看過身邊的年輕人為了存錢,結婚後兩人窩在租來的10坪套房內,每個月直接將一定比例的收入匯進儲蓄專用帳戶內,剩下的錢才是可花用的收入。如果一定要用勒緊褲袋的大絕招,犧牲生活品質將租金壓到可接受的最低值,遠比被房貸綁住有用的多。節流永遠是創造儲蓄的第一步,然而房貸卻是讓錢持續外流的負債;與其用「負債」來當作人生「必須」努力的棒子,還不如找到人生的「理想」,然後當作未來生命中的胡蘿蔔還比較有趣一些,不是嗎?
資料來源: 商業週刊